城濮之战

城濮之战发生于春秋时代鲁僖公二十八年(公元前632年),敌对的两国分别是晋国和楚国。原本较被看好的是具有坚强实力的楚国,但是由于晋国运用了精湛战略,使得晋国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楚国,称霸中原。

话说春秋时候,齐国最为强大。但是当齐桓公死后,霸业逐渐衰弱,这时,野心勃勃的楚国就想起而代之。楚国通过侵略扩张,慢慢的征服了中原几个弱小国家,所以中原除了晋、齐、秦三大国之外,可以说实际上已经都纳入楚国的控制范围了。正当楚积极向北发展之际,在今山西、河南一带的晋国也日渐兴盛起来。长期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重耳,终于回国即位,重振晋国士气,他执政清明、任用贤能,且整军经武、高举“尊王”旗帜,晋国一时声势大增。宋国就在此情况下倒向晋国。晋国的背叛使楚成王非常生气,便联合多国一起攻打宋国。

宋派大司马公孙固来晋求援。晋国大夫先轸认为这是“报施救患,取威定霸”的好机会,极力要求出兵援助宋国。但晋文公出于诸多考虑,对出战没有绝对把握,兼之远征变数又多,因此犹豫不决。此时,狐偃向晋文公提出建议:可以先打曹、卫等小国,引楚军北上,如此则可救宋。晋文公接受此建议,于是迅速进攻曹、卫。

晋军一路攻打,直逼卫国首都楚邱(今河南滑县一带),卫国赶紧派人到楚告急求援。楚成王马上亲自率军,连同申、息二镇的军队一起去救卫国,只留下部分将领继续围宋。晋军攻卫、曹两国,原来是计划引诱楚北上和晋决战、解宋围,然而楚继续围攻宋国,如果晋文公不救宋国,不但不能报答宋襄公对自己的恩德,而且失去宋这个盟国将对晋不利。但是又顾虑到直接发兵打楚救宋,就无法达到引楚军北上到曹魏之野决战的谋略。

这时,先轸提出了好方法,一方面让宋国送重礼赂贿齐、秦,使他们干预宋楚战争;另一方面是将曹、卫土地赠给宋国,弥补宋国的损失。曹、卫是楚的势力范围,楚决不会善罢甘休,而齐、秦既收了厚礼,必然会与宋友好,促使齐、秦、晋结成联盟,楚便会陷入孤立地位。

结果事情果如预料一般。晋军除攻打卫国外,还进攻曹国,曹军都城失陷,曹共公被俘。楚成王在亲率军队进攻途中,听说晋已移兵攻曹,于是打算如何救曹国。岂料不久又有消息说晋军已俘虏曹国国君,这使楚成王大惊失色。卫降曹破,再继续下去,势必与晋军发生直接冲突。楚又听说秦要出兵援晋的消息,于是决定立即停止进攻,退兵自保。但大将成得臣却拒绝执行撤军命令。

成得臣派人到晋营中说:“请将卫、曹两国恢复,我们楚军也会解宋之围。”先轸看出了阴谋,对晋文公说:“如果我们不答应楚的要求,会将三国都得罪,而楚军又获得美名。不如我们私下允许曹和卫复国,再想办法离间他们和楚的关系,同时把楚的使者扣留起来,以激怒成得臣。”晋文公采用了先轸的意见。于是曹、卫复国,且立即和楚断绝了关系,成得臣果然被激怒,撤出宋国,改向晋国进攻。

楚军撤出宋国,正中晋国下怀。而晋军退避三舍,以实践晋文公在楚避难时的诺言:如果两国交战,晋军先退让三舍。晋军以此达到了取信于民的目的,并激励晋军士气。双方战争一触即发,晋方有晋、齐、秦三大国和宋兵,楚方则有楚、陈、蔡、郑、许五国军队,双方大队人马在城濮摆开阵势。

楚军气势骄傲嚣张,丝毫不把晋军放在眼里,成得臣轻视的下战书说:“请晋君在一旁观赏,这将是我军和晋军的玩耍之戏。”晋答复说:“晋军已先退避三舍,既然楚还不肯停战,那只好战场上相见了。”

公元前632年4月4日清晨,楚军大将成得臣胸有成竹的发出:“今日必无晋”的号令,命令左右两军分别向晋军进攻,务必凯旋而归。晋则由将领栾枝巧妙利用战场上沙尘满天飞的特性,作为掩蔽虚实的工具。胥臣把马身上蒙上虎皮,以壮大声威并混淆敌军视觉。楚军进攻之后,由秦军应战,秦军假意撤退之后,栾枝便将树枝拖在兵车后飞奔,尘沙飞扬,致使楚军看不清晋军后方虚实,再由晋军副帅胥臣指挥,大批兵车于隆隆战鼓声中冲出,由于马身上都蒙着虎皮,使得敌方战马惊吓狂奔,阵容大乱。如此经过一番激战,楚军终于支撑不住,陷于重围。晋军最终获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,晋文公因此役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
发布者:saigege,本文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、交流之目的。

(0)
saigege的头像saigege管理员
上一篇 2018年11月26日
下一篇 2018年11月27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