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面无私-包青天

包拯是北宋人,曾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,且先后出任京东、陕西、河北等路转运使。他因大公无私、不畏权势、清廉爱民,故素有“包青天”的美誉。

开封府是京城的所在地,许多权贵居住在此,因此被公认是最难治理的的地方。可是包拯任府尹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就将该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了。

按往例,百姓要到开封府告状须先写好状子,然后请府吏把状子传递进去。包拯到任后,破了这个规矩,大开府门让百姓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。此举不但容易发现冤屈,也使官吏做不了手脚、不敢欺上瞒下。这个措施执行不久,整个开封府的治安状况就大大改观了。

有一回,开封淹大水,水排不出去。包拯经过调查,发现许多权贵在河道上筑花园、建亭台,影响流水畅通,于是命令他们限期全部拆除。有个权贵不肯拆,还出示一张地契,说那块地是他的。包拯详细查看后,发现那张地契是伪造的,就立即拆了他的花园,并将此事奏明皇上。没有多久,大水就退了。

传说“长嫂如母”这个成语,也与包拯有关。据说他年幼丧母,全靠年长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,所以他对待长嫂就如同对待自己亲娘一样,并且称呼为“嫂娘”。包拯任开封府时,嫂娘的儿子包勉贪赃枉法,被他判了死刑。事后,他专程赶回去向嫂娘赔罪,并且低声下气地承受嫂娘的责骂,一句话也没有反驳。后来,嫂娘明白了事实的真相,才没有再继续责怪他。

他任端州知郡事时,该处盛产一种国宝级的名砚,人称“端砚”,据说是一种隆冬不冰的奇物。端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,和湖笔、徽墨、宣纸,并称为“文房四宝”。以前端州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,经常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笼络上司,为自己未来的前途铺路。包拯到任后,命令砚工只能造上贡朝廷的数量,一块也不能多做,使百姓的负荷一下子减轻了许多。砚工看他连平时公堂上用的端砚也造册上缴,心中充满感佩,于是在包拯任期届满,船将要离开端州前,送来了一块用黄布包裹着的端砚,以为报答。包拯的手下在匆忙情况下,顺手就将它收入舱内了。

他们的船走到半途时,突然风浪大作。包拯察觉事有跷蹊,于是下舱查看,在船舱里发现那块端砚后,就一言不发举手便将那块名贵的端砚丢入江里了。此时奇怪的事发生了:瞬间江面恢复了平静。传说在包拯掷砚之处,隆起了一块陆洲,后世以此神迹作为名胜,取名为“墨砚沙”。此事也许是上天不忍见到他一生的清白受到沾污吧!

当时有人将他比喻为“黄河清”。一种说法是:以黄河那么混浊的水都清澈得了,形容他大公无私及办案锲而不舍的精神;另一个说法是:要看到包拯的笑脸,比看到黄河的水变清还要难。意思是当时有太多不公不义的事须让他操心,责任心的驱使才使他难得展现笑容。

包拯为官以“披肝沥胆,冒犯威严,不知忌讳,不避怨仇”这段话自勉。像他这种为了百姓和社稷,不畏权贵、铁面无私的官员,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罕见,难怪千百年来他一直被后人称颂不衰了。

发布者:saigege,本文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、交流之目的。

(0)
saigege的头像saigege管理员
上一篇 2018年11月21日
下一篇 2018年11月21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