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山水画家范宽

五代时期的荆浩和关同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,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,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。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,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,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,在五代、北宋初期,李、关、范的画风,风靡齐、鲁,影响关、陕,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。可以说是「三家鼎峙,百代标程。」

雪景寒林图

范宽据说是陕西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,北宋杰出画家。他性情温和敦厚,具有气度,关中人谓性缓为宽,故时人称其「范宽」。范宽为人落拓不羁,嗜酒好道,不拘世故他起初师法李成,后来又学习荆浩的画法,渐渐地,他悟到曰:「与其师人,不若师诸造化」。认为深入写生,以大自然为师是最好的方法,所以他常常隐居在终南、太行、华山的山林之间,早晚观察云烟惨淡、风月阴霁的景色,遍观奇胜,即使天寒风冷,也不停止。终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,别成一家。

范宽生长于陕西,触目所见都是秦岭、华山和太行山这样的崇山峻岭,因此黄土高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他绘画风格的来源。范宽所作之画,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,峰峦峻厚,用笔雄劲而浑厚,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,显得厚实而湿润。人观其画,「恍如行山阴道中,虽盛暑中,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。」

范宽喜用状如雨点、豆瓣、钉头的皴笔画山,一般称之为「雨点皴」,下笔均直,形如稻谷,皴笔布列山石的正面,山势起伏更见有势,山顶好作密林,水际作突兀大石,房屋染成黑色,表现出秦陇山间峰峦浑厚峻拔的景象,元朝有人称「范宽得山之骨法」。但是米芾则认为范宽用墨过浓,「土石不分」,是个缺憾。此外,范宽也擅长画雪景。

《溪山行旅图》是范宽流传下来的旷世之作。竖长的画面上,一座巨山几乎盘据了整个画面三分之二,山壁陡立,岩石坚硬粗糙,山顶上长满树木,一片密林,顶端露出了楼阁。大山以浓密如雨点般的笔触密密构成,正是华北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。

一道水流先在山壁凹陷处迂回转折,然后忽地直深而下,衬得山势更高,画面由此而生动。瀑布自高山上直落,在山下飞溅,升起一片水雾,将高山与前面的山丘隔开,仿佛可以听见落水击石的声音,难怪米芾说范宽的画「溪出深虚,水若有声。」

画面右下方的山丘上,树木环绕之中画有一些村舍,一条小路蜿蜒延伸,一对驮着货物的驴子正缓缓前行,时值夏暑,赶驴的行者或裸袒肩膀,或挥扇驱暑,人物刻划十分细腻。

这幅《溪山行旅图》仔细的刻划出行旅者在山间沿着流水远行,衬着立于世间的雄伟高山,好似走着自己的人生路。在画法上,山石以粗壮、有力线条勾画出山石坚硬的质感和结构,画出了「山之骨」。整幅画层次丰富、墨色凝重、浑厚,人物细节描摹不失细腻,可以说是─件有深远影响的不朽杰作。

此外,据史书记载,范宽的作品还有《关山雪渡图》、《万里江山图》、《重山复岭图》、《雪山图》、《雪景寒林图》、《临流独坐图》等。

北宋初期,山水画家以范宽与李成称绝。当时人称:「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,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。皆所谓造乎神者也。」李成画山善于山之体貌,董源则突出山之神气,而范宽得山之骨法。可谓「三家遗迹,照耀古今,为百代之师。」

发布者:saigege,本文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、交流之目的。

(0)
saigege的头像saigege管理员
上一篇 2018年11月19日
下一篇 2018年11月19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