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的文化

文学

东汉时期的文学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。前期基本承继西汉文风,辞藻华丽;中期因政治黑暗,士族力量衰弱,文学则陷入低谷,之后渐渐复苏,文风发生转变;后期的文学则达到一个新的高峰,并直接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。

东汉的文学作品,主要包括三种形式,即赋、散文、乐府诗。大赋在西汉武帝时已经发展成熟,因此到东汉时难有进一步的发展。于是,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取而代之,这类小赋多少摆脱了大赋的铺张刻板的格式,意境较为清新。特别东汉末年的乱世的惨况,也为小赋提供了丰富的题材,更注重于自由的抒发情感,宣泄痛苦与苦闷的情绪。

散文方面,主要是东汉班固所撰的《汉书》,是继《史记》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着,亦是东汉散文的最高成就。东汉后期还出现了对社会现实批判的政论性散文。

诗歌方面,东汉乐府诗大部分是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的民间优秀作品。它们的内容,广泛而深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。在当时乐府民歌的影响下,还出现了一些模仿乐府写成的五言诗。这些作品比乐府诗篇幅较长,叙事较曲折。其题材多样,又汲取了乐府的技巧,词句平易动人,意境隽永。以《古诗十九首》为代表,东汉后期的文人五言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
史学

东汉历史学家班固(公元32~92年)所撰的《汉书》,是继《史记》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名着,也是这部中国史学的第一部断代史着作。班固花了20多年时间完成了该书的大部分,后由于窦宪事件的牵连,班固死于狱中,《汉书》尚有八表和《天文志》没有完成,其妹班昭与同乡马续将其完成。

《汉书》纪事起于高祖元年(公元前206年),迄于王莽地皇四年(公元23年),历12世,230年。包括十二纪,八表,十志,七十列传,共100篇。内容恢宏,结构严谨,其纪、表、志、传四部分的编排体例与《史记》相差无几。“纪”和“表”用来叙历出事件和历史进程,“志”述典章制度,“传”写各类人物及少数民族的历史。《汉书》将《史记》中“世家”一体废除。而改“书”为“志”,有意突出“帝纪”对全书的统率地位,增强了“纪”的纲领性,同时“传”更加充实。

《汉书》第一次创立了《百官公卿表》和《古今人表》。《汉书》的志更是被后人所重视。《汉书》首创了《刑法》、《五行》、《地理》、《艺文》。

东汉的另一部史学着作是荀悦(148~209)写的《汉纪》,是一部记载了西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,共三十卷。荀悦撰写该书主要是对《汉书》剪裁删润,去繁就简,所以内容基本不出《汉书》范围。《汉纪》的贡献,在于它继《春秋》和《左传》之后,再次采用编年体方式,成为与纪传体并重的两种基本的史书体裁。

语言

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《说文解字》(简称《说文》)成书于东汉,作者是许慎。这部书奠定了中国古代字书的基础,为后世了解中国古代文字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《说文解字》原书十四篇,叙目一篇。正文以小篆为主,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,又古文、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,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。该书改变了周、秦至汉的字书的编纂方法,即将所收字编为四言、七言韵语的形式,首创了部首编排法,分为五百四十部。

许氏又总结了以前的“六书”理论,开创了有系统的解释文字的方法,先解释字义,次剖析形体构造,再说明读音。剖析字形的方法,是以前字书所未有的。该书对古文字、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。

该书在流传中,屡经篡改,今本为宋徐铉所校定,与原书颇多出入,徐氏将每篇分为上下二卷,共三十卷,收九千四百三十一字,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,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。后世学者以研究《说文》为专门的学问,给它作注的有数十家,以段玉裁的《说文解字注》、桂馥的《说文解字义证》、王筠的《说文句读》、《说文释例》和朱骏声的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最为著名。

发布者:saigege,本文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、交流之目的。

(0)
saigege的头像saigege管理员
上一篇 2018年11月11日
下一篇 2018年11月11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