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

中国古代文人抚琴,除了音乐本身,其中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、生命观与道德观。

抚琴

琴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抚琴者的内心世界。藉由抚琴,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,进而了解自己的优缺点;从外在抚琴时,姿势与环境的改正,也影响内在心理的调整,久之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
许多古籍中提到琴德、乐教,也提到抚琴能修身养性等概念,如〈乐记〉中谈到:「德者,性之端也,乐者,德之华者;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…乐者,心之动也,…乐终而德尊。」没有亲自体会过的人,难以了解古人说话的内涵,故而许多人认为古人讲述内容过于形而上。

又如《红楼梦》中有段黛玉话琴:「琴者,禁也。古人制下,原以治身,涵养性情,抑其淫荡,去其奢侈。若要抚琴,必择静室高斋,或在层楼上头,或在林石里面,或是山巅上,或是水崖上。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,风清月朗,焚香静坐,心不外想,气血和平,才能与神合灵,与道合妙。」

一个人养身不如养心,听琴不如亲自学琴,心灵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只能意会无法言传。

儒家对乐音讲求中正和平,温柔敦厚;认为应用德音、雅乐来教化人民。道家崇尚清微淡远,潇洒飘逸的意境,反映出老子「大音希声」的思想,并以虚实相涵,使人能感受「弦外之音」与「趣外之趣」。

古琴中蕴含的瑰宝,远超过音乐本身,抚琴的人必须将「琴道」与「琴德」放在心中自我要求。「澄其心」、「缓其度」、「远其神」,方能达到宁静致远、心琴合一,与天地相和的境界。

发布者:saigege,本文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告知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、交流之目的。

(0)
saigege的头像saigege管理员
上一篇 2018年11月7日
下一篇 2018年11月7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