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清

  • 揭秘:慈禧太后过年时的三大特殊嗜好

    晚清“榜首女性”是当时御前女官裕德龄对慈禧太后的称号。从这一称号中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独步天下、无人可及的威赫权势。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、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,她以垂帘听政、训政的名义统治我国达四十七年之久,晚清“榜首女性”的称号可谓是名至实归。作为晚清“榜首女性”的铁腕执政恐怕是早已众所周知,但走下龙椅、脱离凤床的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,有与一般人一样的喜怒…

    2023年7月2日
  • 揭秘!慈禧太后鲜为人知的三大特殊嗜好!

    晚清“榜首女性”是当时御前女官裕德龄对慈禧太后的称号。从这一称号中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独步天下、无人可及的威赫权势。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、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,她以垂帘听政、训政的名义统治我国达四十七年之久,晚清“榜首女性”的称号可谓是名至实归。作为晚清“榜首女性”的铁腕执政恐怕是早已众所周知,但走下龙椅、脱离凤床的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,有与一般人一样的喜怒…

    2019年4月7日
  • 晚清隆裕太后为何如此悲惨还带着愧疚去世?

    虽然清朝末期是由光绪统治的,可是当时的慈禧太后却垂帘听政,包揽军政大权,在背后操纵一切。光绪登基之后,慈禧便把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·静芬派到了光绪身边,以便于控制光绪。在1889年,静芬被光绪立为皇后,她也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。 静芬的为人并不像历史上的其他皇后那般恶毒,但是生活却很惨淡。她嫁给光绪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是个政治工具,成为傀儡。她的价值就是为了让慈禧…

    2019年3月19日
  • 明清“资本主义萌芽”的故事,看完就知为何晚清贫困受欺凌

    宋代以后,经济重心南移,至晚明时期,江南一带已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,正所谓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,江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,其中以棉纺织制造业和布业的发展最为突出,多层次的市场逐渐形成,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促使着江南的整个经济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,随着这种调整的深入,晚明所谓的“资本主义萌芽”逐渐显现出来,在以自给自足的“小农经济”占主导地位的中国(中国是农业…

    2019年3月19日
  • 揭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痴迷于看戏?

    慈禧太后秘史:慈禧,晚清近五十年里中国的实际统治者,一生干政弄权,维持着满清的腐朽统治,头上顶着国母老佛爷的神圣光环,骨子里其实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,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——看戏。说句实话,慈禧生活的那个年代其实寡淡得很,没有电影院,没有电视机,没有因特网,没有什么明星可以追捧,没有多少绯闻可以扯淡,更别提如今风行的网络游戏了。所以,“治国之余…

    2019年3月18日
  • 揭秘:晚清官员一年花多少银子才算是活得不错

    清朝灭亡前,1860到1900年前,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相对安宁的,物价上涨也不夸张,对于当时的富裕阶层来说,生活还是很宽裕的,那么,在19世纪末 的中国城市,什么样的生活品质才算是富裕的?我们找到当时一位北京官僚 李慈铭 写的生活日记,里面对自己每年的开支收入精确计算,甚至连自己每天晚上到底是和小妾还是老婆睡的都有记载。他在当时属于普通富人的一员。比较有…

    2019年3月8日
  • 晚清皇宫慈禧的“小金库”是“天文数字”?

    晚清皇宫的“小金库”很崇洋 慈禧金库达三千万银两 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是皇室财政和政府财政两大平行的财政收支系统。其实,皇室财政就是广义上的皇帝的“小金库”。同治年间,规定每年由户部拨给内务府三十万两银子进皇家“小金库”。到了光绪癸巳年(1893年),已增至每年110万两。“户部岁奉孝钦后(慈禧太后)十八万,德宗(光绪)二十万,名曰交进银”,这“交进银”更是“小…

    2019年3月7日
  • 晚清宫女回忆清宫:如何伺候慈禧睡觉?

   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,慈禧呼她“荣”,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。18岁由慈禧指婚,赐给一个太监,随着时事动荡,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,愈加凄惨,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,出于对作者的好感和信任,才断断续续道出了当年宫中生活的点点滴滴,有宫女的生活细节,慈禧老佛爷的起居,光绪皇帝鲜为人所知的佚事,以及太监做人的羞辱和煎熬等等。正史不载,野史难寻,具有对正史作补…

    2019年3月3日
  • 晚清朝也有“艳照门”:有人花万两赎回照片

    清朝光绪年间,北京有家“鸿记”照相馆。照相馆主人杨远山不仅照相技术好,而且会做生意。上自王公大臣,下至三教九流,都与他相熟。 一天,八旗中颇有名气的赵尔巽、赵尔丰兄弟和宝蔡兄弟来到“鸿记”,杨远山亲自给他们一个个拍照,当天下午就派徒弟将相片送了过去。拿到照片时,赵尔丰兄弟和宝蔡兄弟正在一家酒园携妓喝酒。几个陪酒的妓女看了照片赞不绝口,说“何不将照相的请来再照…

    2019年2月28日
  • 古埃及人是黄帝后裔?晚清外交官的埃及热

    中国与埃及,尽管历史上出现文明的时间很早,但是重洋相隔,数千年间,并未有直接交流见诸史册,且双方似也不甚了解对方的存在。郑和下西洋,虽然途径摩加迪沙、蒙巴萨等非洲东海岸地区,却未履埃及地方。埃及作为国家和文明,载入汉文文献,要到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向中国人介绍世界地理知识之际。郭嵩焘:埃及文明不早于中华同治年间,中国士人开始成规模地前往欧美,而西行的必经之路…

    2019年2月2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