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难之役

  • 靖难之役的影响:朱棣为何要不断追捕建文帝?

    建文帝生死之谜: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,他因自己出身卑微,当上皇帝后,生怕那些开国元勋“尾大不掉”,将长子立为太子,九子、二十六子早死,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藩。燕王朱棣、晋王朱?、宁王朱权等率兵驻守北方,抵御蒙古;周王朱、齐王朱?等驻于内地各省,监督地方官吏。朱元璋规定,如遇奸臣专权,藩王可以声讨奸臣,甚至可以发兵“清君侧”。他的本意是企图用皇室亲戚…

    2019年3月14日
  • 揭秘明朝靖难之役 明帝朱允炆下落之谜

    导读:由于太祖在世时实行分封制,各地藩王都强权在握,拥兵自重,这让建文帝深感不安,于是采取“削藩”的建议,以巩固皇权。诸王中燕王朱棣势力最大,他担心自己被废,于是以讨伐齐泰、黄子澄为名,起兵谋反。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,皇宫已是一片大火,从此明帝朱允炆下落不明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朝“靖难之役”。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,由于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,…

    2019年3月12日
  • 他重演第二次“靖难之役”:但结局却是相反!

    “靖难之役”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,消除威胁进行削藩政策,朱棣作为燕王不得已打起“清君侧”的口号,向朱允炆发动进攻,这场叔侄之争最终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。然而就在朱棣死后,他的孙子朱瞻基和他的儿子朱高煦也上演了一场叔侄之争。 图片来源于网络永乐二年(1404),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,封朱高煦为汉王,藩国云南。朱高煦道:“我有何罪,要被赶到万里之外。”不肯前…

    2019年3月9日
  • 智勇有大略 朱棣称帝天命所归

    当让欧洲人为之惊叹的蒙古王朝带着昔日的辉煌走入历史后,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拉开了又一个大幕。在序幕中,勤政爱民的朱元璋师法汉唐,对百姓施以仁政,让饱受战火摧残的山河得到修复,而其后的明成祖朱棣,这位承天命再创中华文明辉煌的圣明君主,为后世留下不逊汉唐的大明,留下太多的惊叹,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再次书写浓重的一页。 在位短短二十二年间,朱棣不仅发展了经济,使…

    2018年12月18日
  •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,它意味着什么?

  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历时四年终于登上了皇位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整个靖难战争期间,南北双方相互拉锯了好一段时间。而这期间的转折点就是白沟河战役,它既是历史上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之一,也是燕王朱棣的翻身之战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。 白沟河之战发生在建文二年,当时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率军60万讨伐朱棣。之前我们都以为靖难之役是朱棣攻打朱允炆的…

    2018年12月14日
  • 靖难之役

    “靖难之役”,又称“靖难之变”,是中国明朝的内战。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为了巩固皇权,先后分封了他的二十四个儿子为藩王。这些藩王被派到全国各地,一部分授以兵权,如燕王朱棣、晋王朱棢等。藩王虽然没有封地的管治权,但拥有护卫军队,可以防御北边的蒙古势力,作为皇室的屏障。 不满惠帝削藩燕王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(公元1398年)明太祖朱元璋去世,因为太子朱标早逝,其子朱…

    2018年11月29日
  • 明朝中期的衰败

    1424年,明成祖在第七次出塞亲征时,因病去世,终年六十五岁。仁宗和宣宗先后即位。他们遵循成祖旧制,尚能维持明朝表面的繁荣。特别在宣宗时期,任用贤臣杨士奇、杨荣和杨溥辅政,使人民安居乐业,国家昌盛。但是自成祖开始的宦官专权,吏治败坏,使明朝从1436年明英宗即位开始走向了衰落,不仅农民起义频发,而且对外防卫也危机四伏。 宦官专权和吏治败坏的恶果 明太祖时期,…

    2018年11月15日
  • 他与​朱棣​约定平分天下 事成后他却落得一世凄凉

    一 《明通鉴》有这样一句话,说:“太祖诸子,燕王善战,宁王善谋。” 意思是朱元璋26个儿子里面,燕王朱棣善于作战,宁王朱权善于谋略。 朱棣英勇善战,这个不消说,大伙儿都知道。朱权其实比他更猛。朱棣20岁就藩北平府,而朱权13岁便封为宁王,15岁就藩大宁府。朱权的封地比朱棣更靠西北,直接与蒙古接壤,真正做到了“皇子守国门”。 明朝立国之初,残元蠢蠢欲动,边疆不…

    2018年4月19日